中卫日报
2022年12月02日

三河镇:生态宜居乡村美 产业兴旺生活富

李洋 马彦军

全媒体记者 李洋 马彦军

走进海原县三河镇小河村,纵横交错的乡间小路、干净别致的农家小院和远处高低不一的油松相映成趣。巷道两旁栽植了各类乔木、花草,让村民们享受到了出门见绿、移步即景、健康生活的生态福利。

近年来,三河镇聚焦重点工作任务,干成了一批打基础、利长远的大事,办好了一批群众普遍受益的民生实事,全镇各项事业取得了新成就,乡村面貌也发生了显著变化,涌现出了一些鸟语花香、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村庄,催生了一批体现乡村价值、吸引人才返乡创业、促进农民增收的绿色产业。

记者走进小河村村民贾宝荣家,新修建的砖瓦房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,室内简洁的装修、精致的家具、各样家电一应俱全。贾宝荣笑着说:“前些年,我们以种玉米为主,每亩地纯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。这两年,通过村上的引导,我们种起了西瓜,每亩地收入超过2000元,比之前翻了一倍啊!”

水利兴,农业兴。近年来,三河镇立足农业优先高效发展定位,在小河、红城、六窑、团庄等村推广高效农业节水技术,由之前的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,从单一的灌溉供水转变为水、肥、药的综合供给,极大帮助了农产品提质增效、农业增产增收。目前,全镇节水灌溉面积达18600余亩。

“以前我们的玉米每亩一年灌溉三次水,一亩地一年下来就得600立方米水。自从引进滴水灌溉项目,灌溉用水节省了一半。我们村今年种植4300多亩西瓜,收入都挺不错。今年也只是试点,明年我们计划大面积种蔬菜瓜果,确保老百姓增收致富。”小河村党支部书记刘志甲说。

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,群众期待安居、乐业、增收,更期待天蓝、地绿、水净。以前六窑村全村四分之一的产值来源于遍地的砖厂。一到大风天气,到处是粉尘,过路行人眼睛都睁不开,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影响,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破坏。近几年,三河镇坚持把绿色生态贯穿于乡村振兴工作中,审时度势,利用“田园综合体整治项目”对六窑村清水河流域乱挖乱采的土地进行整治,整治出基本农田1500余亩,新栽枸杞苗木1000余亩。同时,成立村集体合作社,连片种植500亩黄花菜,每到开花季,黄绿相间,景象迷人,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。“废厂”变良田,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,也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。

如今,清水河从六窑村腹地经过,河床干净清澈、白色垃圾不见踪影。六窑村不少民营企业家和村民开办农家乐,改行吃“生态文化饭”“生态旅游饭”。

“我们这里原来有3家砖厂、十余家沙厂,通过田园综合体集中整治,改造成1000余亩枸杞地,并兼种其他经济作物。”三河镇六窑村党支部书记葸铎说,虽然暂时经济上受了点损失,但从长远来说我们守住了绿水青山,守住了子孙后代的饭碗。

在三河镇鹭海村肉牛养殖场项目建设现场,开阔的工地上堆放着大量的砖块、钢构件等建筑材料,推土机伸铲平地、挖掘机挥臂开沟,参与建设的村民们挥锤打桩,干劲十足。鹭海村肉牛养殖场建设项目于今年8月初开工,投资1400万元,项目建成投产后,将采取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模式,实现养殖规模化、标准化,促进养殖产业进一步发展。

“鹭海村是‘十二五’生态移民村,从环境恶劣的大山中移民到三河镇,为了移民群众能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致富,在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,鹭海村建设了出户入园养殖场,养殖场面积95亩,养殖规模900到1000头。我们通过集中管理、集中养殖,解放劳动能力,让群众有时间去发展第二产业,增加收入。”三河镇鹭海村党支部书记马生元说。

富和美,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。通过十年精彩蝶变,老百姓的口袋不仅鼓了起来,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富足,乡风文明处处可见,生态建设正持续向好,经济建设朝着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。三河镇老百姓正以奋力争先的干劲,沿着党的二十大擘画的蓝图继续前行。相信下一个十年,老百姓生活会更上一层楼。

主办:中卫市委宣传部 网站环境支持与维护:中卫市新闻传媒集团 中卫新闻网(www.nxzwnews.net)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
编辑出版中心:(0955)7023343 新闻采访中心:(0955)702317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(0955)7016777 营销中心:13739549834
中宁记者站:13469678886 海原记者站:15009555618 电子信箱:nxzwrb@163.com 宁夏新闻网 技术支持 宁ICP备12000810号
欢迎到中卫新闻传媒中心大楼706室办理报纸/电视/广播广告发布业务 地址:中卫市行政中心西侧(电视塔旁) 电话:(0955)7989099 宁公网安备 64050202000003号
2022-12-02 李洋 马彦军 1 1 中卫日报 c273753.html 1 三河镇:生态宜居乡村美 产业兴旺生活富 /enpproperty-->